時間:2023-10-03 03:15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17494
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主辦,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承辦的“2023年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年會”于9月25日上午在西安盛大開幕。來自國內外器官移植相關領域的專家、醫務工作者2000余人齊聚灞水之濱,共襄盛會。
大會開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呂毅教授主持。
呂毅教授對國家衛健委、中華醫學會以及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給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器官移植工作的幫助和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謝,并介紹了我國器官移植工作在幾代移植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器官移植數量穩居世界第二位,走在了世界舞臺的中央,為數以萬計的器官衰竭患者帶來了新的生機。同時希望薛武軍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為我國器官移植技術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薛武軍教授以“傳承、自主、創新、融合”為主題發言,他指出,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走出了一條與國際接軌、符合我國特點和實際的器官捐獻與移植的發展道路,在器官移植世界舞臺的中央發出中國聲音、發揮中國作用。希望全國同道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為我國器官移植事業提供科學思考,引領器官移植事業行穩致遠。
王樹國教授在致辭中談到,器官移植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一個國家文明的象征。器官移植是國家之需要,也是人民之需要。器官移植工作者是文明的踐行者,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拯救患者于危難之際,實現健康中國戰略與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國際社會對我國器官移植的改革給予了充分肯定。在國家衛健委的領導下,在中華醫學會的帶領下,在器官移植專家共同努力下,我國的器官移植事業有能力做好,更應該做好,未來我國器官移植事業一定會在世界器官移植領域發揮中國作用,共筑更文明更現代的人類社會。
王大方副秘書長在致辭中表示,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自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35年歷程,感謝眾位器官移植界的前輩對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在器官移植專家與各級醫療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截至2022年底,共實現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4.34萬例,捐獻大器官突破12.87萬個。自2015年以來,共實施各類器官移植近14萬例次,器官移植數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器官移植學科建設取得的進步,必將極大地促進我國器官移植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將為減輕病患痛苦,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健康水平做出了器官移植醫務工作者積極的貢獻。
高光明副司長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發展迅速,數量穩居世界第二,技術水平提升至國際前列,但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人體器官捐獻的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下一步將加大器官捐獻推進的力度和政策的支持,指導各地研究出臺立足本地、推動器官捐獻的工作措施,進一步提升器官移植資源布局,完善器官獲取與評估制度,建立OPO器官移植醫院動態管理機制,加強質量控制,完善質控指標,推進器官移植服務的同質化水平,為世界器官移植事業發展與治理體系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黃潔夫教授代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表示,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經過改革,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不過,我國百萬人口捐獻率還很低,器官移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移植工作者任重而道遠。同時他高度肯定了薛武軍主任委員帶領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器官移植團隊對器官捐獻移植的深刻認識,并始終堅持發揮移植醫生在捐獻與移植事業中的原動力作用。他強調衛生行政部門,紅十字會和醫療機構要緊密團結起來,為器官移植醫生鋪平道路。監管部門要“露出牙齒”,有移植資質但不開展移植的醫院要堅決吊銷其資質,對大力開展器官捐獻的醫院要給予支持,幫他們加入器官移植的隊伍。
開幕式在黃潔夫教授的精彩致辭后結束,進入到大會主題報告環節。
陳實教授、門同義教授、楊揚教授主持第一節大會報告。
鄭樹森院士報告
林圣彩院士報告
竇科峰院士報告
在第一節大會報告環節,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教授發表《肝臟移植的技術創新》主題報告,介紹了在血管變異和損傷等復雜肝臟移植手術中,開展血管重建和修復等技術創新,顯著提高了復雜肝臟移植手術效果;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圣彩教授發表《代謝穩態與“泛炎癥”》主題報告,以葡萄糖代謝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能量代謝與疾病發生、生命衰老之間的關系;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中國科學院院士竇科峰教授發表《異種移植進展》主題報告,目前器官短缺問題嚴峻,器官捐獻難以滿足需求,異種移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竇科峰院士從不同類型異種移植進展、異種移植有關臨床試驗、開展臨床試驗涉及問題等幾個方面為我們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異種移植臨床試驗相關進展,為解決器官短缺帶來了希望。
徐驍教授、周江橋教授、夏強教授主持第二節大會報告
祁海教授報告
勵建安教授報告
薛武軍教授報告
在第二節大會報告環節,清華大學醫學院祁海教授發表《持久性體液免疫》主題報告,介紹了體液免疫的研究進展,在免疫細胞識別、分化和效應階段發現了新的分子及其機制,以及免疫應答反應在性別之間存在差異的機制,為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勵建安教授發表《器官移植前后的康復醫療價值》主題報告,介紹了各種器官移植與醫療康復的關系,從康復價值的角度闡述的器官移植的意義,通過器官移植術后圍手術期治療措施的改良,實現了器官移植患者的加速康復;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主任委員薛武軍教授發表《OPO學科化創新促進我國器官移植學科體系建設與發展》主題報告,介紹了西安交大一附院OPO學科化建設的經驗與成效,強調了OPO建設的重點在于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做好建設、依法依規、科學規范,實現“新瓶裝新酒”的改革與創新,建立完善的器官捐獻工作體系,堅持走器官捐獻專業化、OPO建設學科化、器官移植學科體系化的道路。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