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7 21:05 來源:中醫中藥 閱讀量:12932
澤瀉,為多年生沼澤植物的塊莖,冬季采掘,洗凈后,去掉須根及粗皮,悶潤以后,切成片,曬干入藥。澤瀉有有利水滲濕、清濕熱的功效。《本草匯言》有記載:“澤瀉利水,能宣通內臟之濕。故澤瀉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痰飲、頭暈目眩、泄瀉等癥。”
澤瀉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淋濁、帶下等癥,常與茯苓、豬苓、車前子等配伍;治泄瀉及痰飲所致的眩暈,常與白術配伍。此外,治療腎陰不足、虛火亢盛,可與地黃、山茱萸等同用。澤瀉利水為佳,有傷陰的可能,更無補陰之效用,所以陰液不足的患者應慎用。
在現代藥理研究的進展中,許多中藥在治療高脂血癥方面,顯示出獨特的效果和優勢,具有防治動脈硬化并兼有抗血栓形成、抗心絞痛、降低血壓等作用。其中,澤瀉備受醫藥學者的青睞。
澤瀉通過干擾膽固醇的分解、吸收和排泄,即通過抑制食物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吸收,影響膽固醇在體內的代謝,加速甘油三酯的水解或抑制肝臟對甘油三酯的合成,而達到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的目的。
此外,澤瀉也具有一定降壓、降血糖、抗心肌缺血和抗脂肪肝等作用。因此,國內外學者已將澤瀉視為一種廣譜降血脂藥,對防治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有顯著療效。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