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6-06 09:34 來源:人民網 閱讀量:19851
對181項醫學檢驗結果、300項醫學影像檢查結果實行互認……近日,北京市衛健委、市醫保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實施方案,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能認盡認”,引發社會關注。
不少人大概都有類似經歷:到不同醫院去看同樣的病,被要求重新做CT、B超,多花冤枉錢不說,人還被折騰得夠嗆。檢驗結果若能實現互認,不僅患者可以少跑腿、醫務人員可以減輕工作量,而且還能節省大量檢驗費用,尤其對于廣大來京看病的患者更是重大利好。
“醫檢互認”的過程,也是強化檢驗質量控制、統一檢驗流程與標準的過程。正如實施方案中要求,“參與互認的檢查檢驗項目應當具備較好的穩定性,具有統一的技術標準,便于開展質量評價”“醫學檢驗項目被互認的醫療機構需通過國家、省級室間質評”……這些工作既是管理課題,更是一項技術細活;既要用管理促互認,更要遵循技術規律,循序漸進地推進。
當然,“醫檢互認”不能搞“一刀切”,要在充分保障患者權益、確保檢查準確性的前提下,有效節約社會資源。患者對此也需有正確認識,對那些短期內可能有反復或者快速變化的病情,應該多次檢查檢驗的還是應該聽從醫生建議,醫生也應當耐心向患者說明情況。
推動“醫檢互認”未來在更大范圍內實行,還要適時更新醫院的檢查設備、提高醫生檢查技術,縮小醫院之間檢查能力的差異,同時加強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平臺建設,將檢查檢驗結果數據化。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只有堅守“以保障質量安全為底線,以質量控制合格為前提,以降低患者負擔為導向,以滿足診療需求為根本,以接診醫師判斷為標準”的原則,才能把“醫檢互認”的好事辦得更好。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