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7-18 00:33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7758
隨著深中通道的開通,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以下簡稱“珠西都市圈”)從拐“灣”相見到直接“握手”。7月17日,兩大都市圈九地市衛生健康部門齊聚深圳,攜手舉辦“深圳都市圈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衛生健康合作發展推進會”。
會上,深圳、珠海、河源、惠州、汕尾、東莞、中山、江門、陽江九地市衛生健康部門主要負責人共同簽署衛生健康協調發展合作備忘錄,共同見證“深莞惠中”運動醫學專科聯盟等4項合作協議的簽署,為珠江口東西兩岸衛生健康一體化發展共建共享注入新動力。
兩大都市圈隔江相望、一橋相連,不僅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居民來往密切;更是中國人口和醫療要素高度聚集、醫療服務體系發展完備的城鎮密集區。2023年,“兩圈”常住人口5427.6萬人,占全省總數42.7%,整體城鎮化率已超85%;共有醫療機構2.47萬家。
要讓“兩圈”5000余萬居民享受更高質量的健康服務供給,九地市決定一起做好“五件事”:
一是把高地建起來。加快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廣東省高水平醫院,打造七大中心:區域急危重癥救治中心、疑難復雜病例會診中心、重大專病防治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科學研究中心、轉化醫學中心、國際交流中心。
二是突破地域限制,建起區域醫療聯合體。支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廣東省高水平醫院組建區域醫療聯合體,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形成覆蓋區域主要疾病的專科服務網。會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與東莞市大朗醫院簽訂了跨區域合作、共建緊密型醫聯體協議。
三是一起推廣《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這套得到國際認可的、帶有中國印記的醫院標準,已吸引了“兩圈”多家醫院參評。
四是織起一張醫療急救協作網。今后,九地市將聯手布局區域醫療急救網絡,構建海陸空立體化醫療急救體系;建立聯合急救調度機制,組建區域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立急救醫療聯合專家團隊,縮短急危重癥黃金搶救時間和提高救治水平。
五是筑起“紅色生命線”。建立常態化血液調劑聯動機制,推進各市采供血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制定區域突發狀態血液應急保障預案及跨區域緊急調撥流程,提升全區域采供血應急保障能力。
深圳還將發揮核心引擎輻射功能,用好深圳醫學科學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帶動九地市共同提升醫學科技創新能力。
此外,在廣東省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基礎上,九地市有望實現醫療信息共享,居民醫學檢查檢驗結果得到互認。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