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09 09:13 來源:中國廣告網 閱讀量:17250 會員投稿
韓國高校創新打造電極設計,既為電池續航助力,又全方位保障安全
據外媒報道,韓國蔚山科學技術大學(UNIST)的研究團隊取得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深入探究了新型陰極材料準鋰(quasi-lithium),成功找到了其中產生氧氣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種材料設計原理用以解決相關問題。
從理論層面來講,運用 4.5V 以上的高壓充電方式,準鋰材料能夠使電池儲存的能量比現有技術提升 30% 至 70%。這一顯著的技術進步,有望讓電動汽車在單次充電后實現高達 1000 公里的續航里程,極大地拓展了電動汽車的行駛范圍,緩解用戶的里程焦慮。
然而,高壓充電過程中存在一個棘手難題。當采用高壓充電時,準鋰材料內部的氧氣會發生氧化反應,并以氣體形式釋放出來。這一現象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存在較高的爆炸風險,嚴重制約了該材料在實際中的應用。
由能源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 Hyun-Wook Lee 帶領的研究小組,經過不懈努力與深入研究,發現氧氣在電壓達到 4.25V 附近時就會發生氧化,進而致使部分結構變形,引發氣體釋放。針對這一關鍵問題,研究團隊提出的材料設計原理,旨在通過優化電極設計,精準調控材料內部的化學反應,抑制氧氣的氧化過程,從而有效避免氣體釋放,降低爆炸風險。這一創新設計既能夠保障準鋰材料在高壓充電下的安全性,又能充分發揮其高能量儲存的優勢,為下一代電池的研發與應用帶來了新的曙光。倘若該技術能夠順利實現商業化應用,將對電動汽車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推動整個行業邁向更高水平的發展階段 。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