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6 16:16 來源:中醫中藥 閱讀量:11721
丁公藤又名麻辣子,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及光葉丁公藤的藤莖。生于山地密林、路旁灌叢中,或攀援于樹上,產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全年可采,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曬干。藥材為外皮灰黃、灰褐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縱裂紋,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老栓皮呈薄片狀剝落,質堅硬,氣微,味淡。炮制:將干藥100斤切碎,水浸過面,加生鹽5千克浸泡24小時,撈起后加水再浸過面,用生甘草3斤煮汁加入,浸24小時,撈起隔水蒸4小時,曬干備用。
現代研究認為丁公藤含包公藤甲素、乙素、丙素、東莨菪苷等。藥理證實有抗炎、促進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收縮子宮、縮瞳等作用。其莖、根有毒,服用不當常引起中毒,癥狀為出汗不止、四肢麻痹等。如中毒較輕,可用甘草、蜂蜜內服解毒和溫水洗手處理。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載丁公藤:“解表發汗,驅風濕,除痹痛,消腫止痛?!逼湫晕缎?,溫,有小毒。功能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等。凡虛弱者及孕婦忌服。用法內服煎湯,3~6克;或配制酒劑,內服或外搽。
臨床報道用丁公藤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日1~2次。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病,效果顯著。治風濕骨痛及神經痛:用丁公藤為主藥的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外搽患處,每日3次,有祛風勝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作用;治青光眼:用丁公藤總提取物和丁公藤堿Ⅱ(包公藤甲素)制成眼藥水滴眼,每日2次,有縮小瞳孔、降低眼壓和改善房水流暢的作用,其縮瞳作用略強于毛果蕓香堿。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