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18 11:40 來源:中醫中藥 閱讀量:15460
凡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清熱藥。清熱藥的藥性寒涼,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涼血、解毒及清虛熱等功效。本類藥物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熱熾盛,而無積滯的里熱病證,如外感熱病、高熱煩渴、濕熱泄痢、溫毒發斑、癰腫瘡毒及陰虛發熱等。
針對熱證的不同類型,并根據藥物的功效,將清熱藥分為五類,即:清熱瀉火藥、清熱燥濕藥、清熱解毒藥、清熱涼血藥、清虛熱藥。本類藥物藥性寒涼,易傷脾胃,凡脾胃氣虛、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藥物又易化燥傷陰,陰虛患者亦當慎用;陰盛格陽、真寒假熱之證禁用。
常見清熱藥材
鴉膽子 馬勃山豆根射干敗醬草魚腥草貫眾
青黛 大青葉穿心蓮紫花地丁蒲公英連翹金銀花
馬尾連 椿白皮苦參川木槿皮秦皮龍膽草黃柏
黃連 黃芩白鮮皮決明子長石苦竹葉青箱子
密蒙花 天花粉蘆根白毛夏枯草知母寒水石石膏
谷精草 夏枯草梔子淡竹葉竹葉胡黃連銀柴胡
青蒿 地骨皮白薇紫草赤芍牡丹皮玄參
地黃 拳參白頭翁雞骨草錦燈籠光慈菇葛花
天葵子 土貝母忍冬藤禹州漏蘆金果欖北豆根重樓
野菊花 鴨跖草藏青果熊膽金蓮花大血藤金蕎麥
板藍根 蓼大青葉苦地丁馬齒莧地錦草土茯苓綠豆
白蘞 漏蘆山慈姑白花蛇舌草半邊蓮水牛角濃縮粉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