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7 06:55 來源:健康常識網 閱讀量:16925
濕熱體質易患肺結節嗎?
#8203;
宋先生去年單位體檢,CT檢查發現右肺有三個小結節,最大的有4mm大小。通過一段時間消炎醫治后結節有顯著縮小。但前段時間復查左肺又發現一個新發的結節。宋先生很煩惱,經介紹來到林琳教授的門診,想問問教授自己年輕,從不抽煙,工作環境也沒什么污染,為何這么簡單長結節呢?林教授細心了解宋先生的情況:簡單上火和口腔潰瘍,面部也簡單長痘痘,早上起床有時會口苦,大便偏爛黏廁所,平常脾氣也比較急躁,睡覺不結壯,易醒,舌紅苔膩。林教授告訴宋先生,他的體質偏濕熱,恰巧是結節的易患體質,中醫藥醫治不光能夠清利濕熱,還能夠理氣清毒,軟堅散結,所以開出清熱化濕解毒散結湯方,宋先生服中藥后感覺口干顯著減輕,睡覺也較前結壯多了,口腔潰瘍顯著改進,特別是面部的痘痘少了很多,整個人精神多了。林教授吩咐宋先生要堅持中藥醫治2-3個階段,一起結合生活習慣調整,飲食保養。特別強調不熬夜,堅持鍛煉,禁食肥膩。
濕熱體質有哪些體現?
濕熱體質的患者典型體現為;油光滿面生痤瘡,口干口苦小便黃,大便黏滯解不盡,身重困倦心煩躁,陰部潮濕白帶黃;。濕熱較重體質的人體內環境就像;桑拿天;一樣膠著難解,平日保養需以清熱利濕為主。
濕熱體質的人為什么簡單長肺結節?
咱們所地處的嶺南地區濕熱體質人群較多,這與嶺南高溫多雨的氣候有關,簡單釀生濕熱。加之大家現在生活水平較好,平常飲食多高油高糖、油膩葷腥,簡單導致濕熱內生。濕熱之邪蘊結在肺部,導致氣機失調,就形成肺結節。
濕熱體質患者生活小節知多點
體質偏濕熱的患者需防備結節的發生,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應留意保養。
01
飲食宜忌
濕熱體質的患者需戒煙限酒,煙酒最簡單生濕助熱。;四不宜;:葷腥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宜,甜食不宜,溫熱燥熱的食物不宜,太過寒涼的食物不宜。如羊肉、牛肉、豬內臟、螃蟹、海鮮、火鍋、腌肉、咸魚、韭菜、胡椒、辣椒、大蔥、大蒜、油炸食物、糯米、芋頭、龍眼、桂圓、荔枝、榴蓮、咖啡等都應少吃。可適當食用清利化濕的食物,如花茶、冬瓜、薏苡仁、赤小豆、白扁豆、土茯苓、海帶、木耳、綿茵陳、白茅根、黃瓜、絲瓜、苦瓜、芹菜、鴨肉、冬瓜、萵筍、百合、紫菜、枇杷、香蕉、楊桃等。
02
心情調攝
濕熱體質的人性格比較急躁,平常需留意調節心情。能夠聽節奏比較弛緩的音樂,選擇讀書、游水等活動,使心情保持平和。
03
起居保養zwj;
規律作息。濕熱體質的人切忌長期熬夜,或過度疲憊。
不可貪涼。秋冬降臨還是要隨氣溫及時添加衣物,少食入冷飲、雪糕、寒涼的水果,否則不利于身體將濕熱排出體外。
04
運動鍛煉
濕熱體質的人應加強運動,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游水、爬山等,能夠耗費體內多余的熱量,分泌多余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意圖。運動留意把握好尺度,以運動后身體不感到太疲倦乏力為度。
食療方推薦
01
土茯苓綠豆老鴨湯
原料:老鴨半只、土茯苓50克、綠豆50克、陳皮適量。
做法:將土茯苓洗凈削成大塊;綠豆和陳皮提前用清水浸泡。將老鴨洗凈切成塊狀焯水,湯煲中放入焯過的鴨肉、土茯苓、綠豆、陳皮,武火煮沸,撇去油星浮沫,轉文火煲2小時左右,加少量鹽調味即可。
02
沙參知母粥
原料:沙參、薏米、山藥、白茅根、蓮子各20克,知母10克,冰糖適量,大米50克。
做法:將山藥切成小片,與知母、白茅根等一切資料一起放入紗布包著煮,加水用武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具有益氣養陰、清熱利濕的成效。
林琳診室|肺結節人群日常怎么養肺護肺?
林琳診室|結節越少越好?多發結節更危險?
林琳診室|秋季支氣管擴張高發,做好防備輕松度過
醫學輔導:林琳,主任醫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大科主任、學術帶頭人,國醫大師周仲瑛、洪廣祥、晁恩祥教授學術繼承人。廣東省名中醫劉偉勝教授學術繼承人。現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熱病分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副主委,世中聯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拿手: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醫治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與根底科學研究,拿手中西結合醫治哮喘、肺部炎癥、支氣管擴張、慢阻肺、肺癌、肺部結節、各種原因的急緩慢咳嗽、間質性肺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統疾病確診和醫治。#65039;拿手呼吸系統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肺恢復醫治技能,以及#65039;拿手運用中醫藥辨證醫治各種疑難雜癥。#65039;拿手體質平衡健康調度。
牽頭擬定《慢阻肺中醫肺恢復攻略》和《中成藥醫治成人流行性感冒臨床使用攻略》。參與擬定《緩慢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診療攻略》《咳嗽的確診與醫治攻略(2015)》等多項行業攻略。獲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全國和廣東省五一勞動獎、全國和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全國首屆出色女中醫師、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南粵女性十杰、廣東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廣東省出色女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主編出書專著6部,發明專利4項。科研成果先后獲國家科學技能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能獎、廣東省科學技能獎、廣州市科技進步獎等9項,發明專利3項。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