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1 03:17 來源:投資界 閱讀量:5948
雷軍很是澎湃。
三天前,他在社交媒體上正式官宣小米將啟用全新操作系統——小米澎湃OS。
雷軍說,這一刻,他的內心,激動不已,心潮澎湃。
對于小米來說,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只是,市場卻不乏嘲諷聲音。
微頭條上雷軍那篇官宣小米澎湃OS的文章,截至發稿時,共有1400萬展現,收獲2300條評論。
用戶對小米澎湃OS的關注程度,可見一斑,就是評論不太友好。
小米當然也預判到了會有質疑。
尤其是在雷軍的口徑中,小米澎湃OS是小米“全新”操作系統,而非刻意強調“自研”字眼,僅在具體介紹中表示,小米澎湃OS基于深度進化的Android和自研的Vela系統融合。
但這對外并沒有太大作用。
據粗略統計,這2300條評論中有超過一半的用戶,很不待見小米這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嘲諷總結起來有三點:
自研——“基于深度進化的Android”,小米澎湃OS不還是套殼,算是自研嗎;時機——華為剛突破封鎖不久,小米也推出類似鴻蒙的操作系統,這么厲害,之前干嘛去了;生態——現在國產手機需要抱團,而不是內卷,小米為什么就是不加入鴻蒙生態。
雖說這些言論,夾雜著偏見與情緒,很大程度上有失偏頗。但對于雷軍而言,這仍然是小米踏上新征程后所需要邁過的難關。
市場永遠是贊揚與質疑并行的。
即便是華為,當初被制裁被封鎖時,也有不少聲音認為,這下華為要完了,要不行了。但最終華為用產品說話,突破了封鎖,讓“遙遙*”真就從一個調侃,變成了用戶心中的既定事實。
就看小米澎湃OS,是否能真正澎湃起來?
告別MIUI
轉身告別MIUI,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技術上可以推到重來,從底層再造個系統,但情感上總有感傷。
畢竟,MIUI是小米最早面世的產品,甚至可以說,因為MIUI,才有了之后的小米手機、小米生態鏈。正因為MIUI,也有了小米的“發燒友”——米粉。
但如今,小米也必須要斷舍離。
因為,當下的小米有了更大的野心。
雷軍是這樣說的,推出小米澎湃OS,是邁向「人車家全生態」的關鍵跨越。
關鍵詞之一,車;關鍵詞二,全生態。
小米澎湃OS正是服務這兩方面戰略。
曾幾何時,手機、米聊、MIUI構成小米三駕馬車,后來轉型成為,手機、AIoT、互聯網,現在大家都知道,接下來小米的發展重心,汽車將占有極高權重。
雷軍當下的大部分精力,已經投向小米造車,相比較手機業務已經成熟且趨頂,汽車事關能否再造小米。
而打造一套擁有極高競爭力的車機交互系統,也就至關重要。
以及全生態互聯。
小米的意義,早已不再局限于手機。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小米A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量已增至6.545億臺,同比增長24.2%。
儼然一個龐大的生態鏈。
而這也意味著,小米需要一套統一支持全生態設備與應用的系統框架,從而解決在萬物互聯時代,不同系統及協議之間造成的生態連接隔閡。
換言之,以前是,MIUI之于小米手機,現在則需要迭代至澎湃OS之于全生態。在雷軍的介紹中,小米澎湃OS為未來百億設備、百億連接做好了萬物互聯的公有底座。
地基決定了一棟樓的高度。而如果想建的更高,就得迭代地基了。
自研含量
當然短期內,小米無法脫離安卓生態。
這也是小米開誠布公的表示其澎湃OS“基于深度進化的Android”的核心原因。
不過,自研同樣是必選動作。
體現在下半句——“和自研的Vela系統融合”。
三年前,小米就發布了 Xiaomi Vela 操作系統,這是一個基于國外開源項目 “NuttX” 制作的 “ 實時操作系統 ” ,主打輕量、高效,適用于IoT設備,比如手表、手環、音箱等。
顯然,小米早有自研系統的技術儲備。
事實上不僅是生態系統,小米也在自研芯片。澎湃OS系統的得名,正與自研芯片有關。雷軍的“我心澎湃”,一開始也是在自研芯片時喊出來的。
2017 年 2 月,小米宣布了自己的*自研手機芯片 —— 松果澎湃 S1。其采用了 28nm 制程工藝,4 × 2.2GHz A53 + 4 × 1.4GHz A53 八核 CPU,Mali-T860 MP4 四核 GPU,自主研發可升級基帶,14 位雙核 ISP,搭載于小米 5C 上。
但是,搭載澎湃 S1 的小米 5C 市場反響平平,加上此后澎湃 S2 生產流片遇挫,小米的造芯計劃就停下了腳步。
再到2021 年,小米重新推出澎湃自研芯片,不再追求集成度更高的 SoC,而是專注于圖像處理器、充電芯片及電池管理芯片幾類。
雷軍當然知道,市場一直對小米自研保有期待,尤其是自研芯片上。但從市場以及進展來看,這一步,小米走的并不順利。
以至于市場一直不乏質疑聲音。
現在小米放棄MIUI,推出澎湃OS之后,邁出這關鍵一步,就看后續能否澎湃下去,從而真正也給自身夯實更多的自研屬性。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